财富管理WeFind:在这个噪音时代,我们为您提供有质感、有营养的财富管理资讯。不求多,只求精。
今日
配图
丨
康丁斯基作品
圈主的话
话说资本市场上的雄安概念表现持续坚挺,而“雄安1.0”已颇为清晰地显现——建设雄安:拆迁安置、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投资、迁入事业单位央企学校的节奏。至于未来的“雄安2.0”会怎样?已经有市场分析人士开始拼脑洞Po猜想了。
雄安区位分析及规划溯源
“雄安新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
畿辅新区概念最早由吴良镛院士倡导,2013年其主持的《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明确建议选择北京新机场周边的大兴南部、廊坊市区、固安、永清、涿州、武清等地区,成立跨省市边界的“畿辅新区”,疏解首都政治文化功能。
第一层次:北京六环沿线以内地区(半径15-30公里),为首都政治文化功能核心区;
第二层次:六环至涿密高速一线地区(半径30-70公里),为首都政治文化功能拓展区;
第三层次:涿密高速以外区域(半径50-300公里),为首都政治文化功能延伸区。
雄安新区刚好在第三层次。
北京新机场规划,也已经为雄安新区埋了伏笔。
总得来说,这一区域可说是位于整个京津冀地区腹地,围绕着河北最大的湖泊——白洋淀,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相对便捷、生态环境相对优良的”处女地“。
天风宏观解读:雄安2.0的三大猜想
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意味深长,我们读出了两个意思:
一个意思是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慢慢来,所以投资应该不争朝夕且考虑折现。
另一个意思是之前的发展模式虽然适合之前,但对当下和未来而言需要改变。我们想中央应该是有了特效药,雄安就是临床试验。
之前的发展模式,说的简单通透一点,就是土地财政。
去年有篇文章很震撼,讲土地财政对于中国的利弊,作者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赵燕菁。土地财政的好处是快速积累原始资本,通过出售土地未来的增值(70年),为城市公共服务的一次性投资融资,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弊端是地价和房价房租挤压实体经济的投资回报率,企业投资和居民储蓄转化为资本形成的比例越来越低,实体经济的利润和投资越来越弱。所以,赵教授说从土地财政转到税收财政是必要的,但如何转是重要的问题。
可惜土地财政已经成为百姓的惯性思维,所以雄安新区的千年大计一出,百姓首先想到的是炒房。
当年的深圳和浦东,靠的是人,不是房。特别是更早成立的深圳特区,土地都要靠填海,所以人力资本对于其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当时深圳的目标是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劳动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创新型人才,所以深圳在汇聚人力资本方面做过很多试验,许多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人力资源制度,都来自于深圳这块改革试验田:1991年,深圳建立了国内最早的人才市场;1992年,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试点选择在深圳,政府机关干部转变为国家公务员,新入公务员要考试录用,还有各种奖惩任免的规定;从1992年起,深圳的企业试行全员劳动合同制,淡化干部和工人的身份,以员工身份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最早用落户政策、高层次人才补贴、购房补贴等方式引进人才的也是深圳。
创新和智慧的核心是人力资本,虽然历史背景不同,但成立新区的核心还是打破现有制度和模式对人力资本的桎梏,扫清实体经济发展的障碍。
我们猜测雄安2.0可能分三个方面:缓解房地产对实体经济的挤出、改变户籍制度对人力资本的扭曲配置、减轻企业税负压力。
猜想一: 房地产学新加坡——公租房制度
现在看来,雄安新区可能会跨越土地财政的发展阶段,成为房地产政策特区。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的访谈和4月6日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推进会议来看,雄安新区将启用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新城将不允许配建商品房,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没有固定住宅用地。原住民将经由政府回收,改建,疏散至其他区域,新区内完全杜绝固定居住用地批建。持有工作证或者营业执照可以按家庭申请公租房,持有劳动合同可以按人申请宿舍。
雄安新区的最新动态“房屋停建、停售、搞限购”已经露出了新加坡模式的端倪。新加坡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特点是:政府是保障性住房供给的主体,是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者组织者和管理者,通过充分调动各种资源,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公民的住房问题。
如果仿照新加坡模式,雄安新区的房地产规划可能是首先组建一个独立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与运营专门机构,由该机构代表政府建设公租房,不仅负责雄安地区住房的总体规划、设计和建造,还要成为最大的房地产经营管理者。同时,对于新区原住房,经由政府回收改建进入公租房市场,没有商品房市场。
猜想二: 户籍制度学美国——居住公民
户口的本质是对城市资源的优先使用权,城市资源竞争越激烈的地区户口越值钱。大城市户籍的有限供应使得人力资本配置到低效率但有户籍的部门中去,造成人力资本的扭曲配置,限制了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
美国的户口是社会保障号(Social Security Number),这是美国公民的唯一标记。美国的户籍制度使美国公民享有充分的迁移和迁居的自由,公民居住在哪个州,即自动成为该州合法公民(在获得美国国籍的前提下),可以称为“居住公民”。该政策基本上遵循市场规律,实现了市场规律对劳动力资源的安排和配置。
改变户口对人力资本的扭曲配置,核心是增加城市资源供给,降低城市资源分配的不平衡程度。从雄安的城市资源投入看,我们猜测雄安可能不需要新设户口,而是用居住证的方式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
猜想三: 税收学沪深——免补结合
深圳和浦东的发展,离不开建立初期的税收优惠政策为日后发展做大了税基。雄安新区如要跨过土地财政,给企业减负,前期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可能会更大。
首先是在税收分享上鼓励迁入。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对接企业税收收入分享办法》,企业迁移并达产后迁出地区仍能分享税收一段时间,有利于非首都功能产业加快向河北省转移。
其次是对科技企业和中小创的税收优惠。雄安的未来规划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从目前的一些文件来看,对科技企业会有企业所得税免除和租房优惠减免等政策。对于其他企业,会借鉴上海自贸区对符合条件的企业降低企业所得税率。对中小企业、初创企业会加大补贴。
事实上,创新和智慧的核心是人力资本,深圳特区当年解决的是各种体制内的制度对人力资本的约束,雄安今天的关键是节制资本,不给资本炒来炒去的机会,给实体一条生路。有了这一条,就不用担心没有优秀人力资本汇聚。
过去靠土地财政多少是巧妇难为无米炊的无奈,如今雄安初期投入可以依靠强大的国家资源,不靠房地产为支柱,跨过土地财政发展阶段,给企业减负,让企业在没有房租地价的负担下快速发展,做大税基形成良性发展。
国资委:已有至少31家央企表态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在新区筹备及市场人士不断分析猜想的同时,投资的步伐也已开始提速。国资委消息,截至9日晚间,已有至少31家中央企业做出表态,以实际行动支持雄安新区建设。
继中国中铁、中国中冶、中国联通、中国燃气等央企后,近日又有中铝公司、东方航空、中海油、中国节能、南方电网等公司表态支持新区建设。
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9日下午,8天之内,已有中核集团、航天科技、航天科工、中船重工、中国电科、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南方电网、中国大唐、中国华电、中国国电、中国三峡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联通、中国电子、国机集团、中铝公司、东航、中国建筑、国投公司、中国节能、中粮集团、招商局、中国五矿(中冶)、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新兴际华、中国能建、中国广核集团等31家央企集体发声“雄安新区建设不缺席,与发展政策同频共振”。
按照前期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规划建设雄安新区要突出七个方面,包括建设绿色智慧新城、打造优美生态环境、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全方位对外开放。围绕这些重点,结合自身业务,各家央企制定了不同的发展策略。
航天科技将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新区建设,坚持自主创新和军民融合的原则;航天科工将重点谋划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中国电科将充分发挥自身在科技创新和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优势;中国电子将在网络安全与信息化、智慧城市、城市安防、智慧能源等方面提供服务;中国石化已经在雄县开发地热资源,形成“雄县模式”,未来主打绿色低碳品牌;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则在构建快捷高效交通网方面蓄势待发。
---------------------------
来自:雪涛宏观笔记、中国经济网、搜狐财经综合
觉得看文字不够任性惬意?财富管理广播电台已正式上线!有兴趣的亲们可以去听听男主播性感的嗓音哦!
版权及免责声明:
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判断持中立态度,请读者仅作参考。我们对能确认源头的文章都标明出处,无法确认的亦欢迎作者联系我们,谢谢!
更多新鲜资讯,请关注我们的微博:@财富管理wefind
回复A:原创精选 圈主的吐血推荐
回复B:错过悔一年的掘金机会
回复C:强势围观大佬们的最新策略
回复D:那些分分钟颠覆投资观的“黑天鹅”
我们也是最大自媒体联盟WeMedia成员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